一个女性想买自己的第一辆车(年轻人买第一辆车应该如何选择)

2023-01-07 15:12:47 爱情日记 女性 一个 年轻人

十年前,在刚拿到驾照的时候,我看了一部电影。虽说如今想起这部电影的第一印象都是二十岁布拉德皮特的腹肌,然而在记忆中深挖,印象最深的还是两个家庭主妇驾车逃逸,追求自由的故事。《末路狂花》讲的是在沉闷生活与琐碎家务事中的家庭主妇Thelma与在咖啡厅做服务员的好友Louise结伴出行,然而Thelma险些被男子强暴,Louise为了帮助朋友射杀了男子。两人商讨后决定驾车逃亡,自此踏上不归路。当两个闺蜜在半夜开车穿过沙漠时,Thelma突然说:「一切看起来都不一样了。你知道我的意思……一切都看起来很新。你有这种感觉吗?好像你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事情了。」在这被誉为「第一部女性公路电影」中,女性的觉醒不是从男人那里得到什么,而是不再去寻求别人给自己什么——自己为自己的幸福去做事情。/现代人对于女性驾驶总是有着偏见——人们往往将此归因为女性不认方向,掌握不好倒车距离等等,但其实给予女性开车的机会本身就很少。很长时间以来,驾车出行一直是男性的专利。就好比独自旅游,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都少有去独自旅行,更别说在旅行中探险和发现新事物了。然而第一次驾车远足出行的其实是一名女性,伯莎·本茨(Bertha Benz)。1888年的8月,她厌倦了丈夫从来不长途驾驶他们(男性)发明的汽车,于是39岁的本茨夫人和她十几岁的儿子偷偷摸摸地开走汽车,驾驶65英里,到了她母亲的家。资料记载,一路上,她用帽针清理了堵塞的燃油管线,用吊袜带给电线绝缘,花了小半天就完成了骑马一天的旅程。如今,她所走的道路被命名为伯莎·本茨纪念路线,是欧洲工业遗产路线的一部分。(爱读日记网 aiduriji.com)我想,本茨夫人当时驾车而去的感觉肯定很爽,是那种完全的速度与自由。有了车,一天能做多少事情啊!能去多远的地方,看多少不同的风景。1955年,美国的道奇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为女性设计的车辆La Femme,这是一辆粉红色的双门女式轿跑车,配有一个专属的小牛皮钱包,还有相应的配件,包括粉饼、口红盒、烟盒、梳子、点烟器和零钱包。有些商品,本就是一些「锦上添花」的事物,比如化妆品与首饰。然而车,却是一个实实在在提高人类生产力的利器。我对「车=自由」这件事深有体会。高中在美国中部Iowa州交流时,全家三个女孩,只有我的大妹妹Sarah有驾照。小妹妹当年14岁,在学开车,每天都迫不及待地等待着拿到驾照的日子。因为有了驾照,就等于有了自由。在渺无人烟的中西部,即便在城市里,没有车就如同没有腿。大多数路上没有自行车道,而光靠脚走,可能几个小时都到不了目的地。我的生活范围也因此被死死限制在了家附近几公里,由于没有地方可去,我甚至会长时间在旁边的沃尔玛里闲逛,看各种产品的标签和成分消遣度日。对于自己拥有车的向往就是从那时开始的。因为每去一个地方都要求人搭车(那时候美国城市里的出租车需要打电话预定,非常麻烦),所以每一次求人后,我都暗下决心,以后绝不如此。然而日后读书和回国,都住在城市里,倒又忘了那种不方便的处境。直到今年年中从上海出发去浙江建德玩,坐高铁到建德站,下来正好狂风大作,要在风雨中拎着行李打车,突然心中又升起了当年那种感觉:如果有车,该多主动啊!长期乘坐公共交通,发现有了车相当于有了自己「移动的空间」。在山清水秀的建德,路边就看到了电动汽车的充电桩。那时突然觉得,在如此美丽的景色中,如果能开没有尾气的车,是多么和谐的一件事儿啊。/明年我就整三十岁了。年龄虽说只是个数字,然而对于事物的掌控能力却变强了。我一向觉得,拥有什么,能够运用什么,其实是在考验人的掌控能力。可能在我不断搬家换城市的二十多岁时,我对于「车」这样的大物件是没有掌控力的。如果在那时买车,它给我带来的麻烦会比便利要多得多。然而如今,我会觉得自己能够且愿意拥有一些大物件,比如一辆车。而对我(一个平日孤独的自由职业者)而言,买车主要是为了出行方便,以及需要空间足够大到我搬家可以放入所有书籍。所以我比较看重汽车的安全性和便捷程度,以及续航情况、是否环保等问题。而「面子」和「社会符号」则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。/我首先想到了大众。作为德企,它骨子里就透露着理性、严谨的工业风,稳定、可靠的特性,给了我很大的安全感。懂车的朋友告诉我,这两年「SUV+新能源」正成为新的购买趋势。刚好我也有幸受大众品牌的邀请,有机会能更好地了解一下他们最新推出的几款新能源汽车,便仔细考察、研究了一番。大众的新能源车型ID.4 CROZZ和ID.6 CROZZ,ID.4 X和ID.6 X,几款车型的空间充足,实用性高。它们的核心技术与设计框架都一样,只是在外观和细节上有微小差异,比如ID.4 CROZZ无论是前脸还是车尾的设计都更加接近海外版车型,而上汽大众ID.4 X则更多采用了自己的设计,大灯修长,封闭式格栅下方线条也更圆滑等。无论是ID.4还是ID.6,整体上都不笨重,前后贯穿式的车灯设计,等你靠近车,灯光打开的那一刹,超级有科技感,线条流畅,又萌又炫酷。由于个人需求原因,我重点看了ID.4,其实上汽大众ID.4 X和一汽大众ID.4 CROZZ差别不大,在便捷操作上的功能性都很强。车里是横向贯穿的极简设计,仪表盘和悬浮中控大屏都超级数字化。车机系统操作的逻辑也很简单,很适合我这种汽车小白。ID.车型还配备了经济、舒适、运动及个性化等多种驾驶模式,在不同模式下,车辆的底盘、转向、驱动装置等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。高效率的动能回收系统搭配多种驾驶模式,让舒适性与操控性完美融合,满足多种使用场景和驾驶习惯。多种驾驶模式,完全能满足挑剔的我。电动车作为一种新潮流和被政策鼓励的市场,它本就绿色、环保,这也是我选择电动车的主要理由。其实我一开始也会担心电车的续航问题,ID.4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550公里以上,能够满足我大部分在城市通行的需求,而且它充电很快,就算旅行出门也不怕。ID.系列是大众第一款真正意义全新平台研发的纯电动车型,设计和操作对偏爱实用性的女性也特别友好,中性工业风,又流露未来科技感,我真的会考虑买它作为人生的第一辆电动车。/写这篇日记的时候,我又想起自己学生时代看的公路电影,想起在外念书时的点滴,也想起成年后偶尔回北京,因为没车,被朋友开车送到家然后调侃一句:「北京老大爷最后的坚持,就是送人把人送门口。」那一瞬真的感觉到一种被人照顾的温柔。然而买车不是目的,如果有探寻世界的热情,有说走就走的勇气,那就去做吧;这一切,完全不需要靠一辆车来证明。车只是一个载体与情感的表征。我把它看作媒介,它传递的是一种锦上添花式的价值与意义:你不一定需要有车才能去更好的地方,但是一辆车带来的自由,能够带你去更远或更具自我的地方。这是我二十岁时不会思考的东西,如今,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。

1 复制

作者:admin

链接:https://www.qxwk.net/aiqingriji/170240.html

来源:千辛万苦文学网
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上一篇:天旱打一字谜底是什么

下一篇:科技之神